Ky开元集团首页>资讯中心>项目成果>正文

上海微系统所研制出光子数可分辨的超高速光量子探测器 或可支持深空激光通信
2024年06月13日 14:09:00 来源:Ky开元集团 作者:杨 点击量:8764

据了解,该探测器在探测效率和速度上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1550nm波长下的系统探测效率高达90%,意味着在传输过程中,每100个光子中有90个能被探测器精准捕捉。

  【化工仪器网 项目成果】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作为当前的主流器件,在量子通信、光学量子计算和量子力学原理验证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然而,传统的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在探测速率和光子数分辨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微系统所”)李浩与尤立星团队,利用三明治结构超导纳米线、多线并行工作的方式,发展出最大计数率5GHz、光子数分辨率61的超高速、光子数可分辨光量子探测器。
 
  据了解,该探测器在探测效率和速度上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1550nm波长下的系统探测效率高达90%,意味着在传输过程中,每100个光子中有90个能被探测器精准捕捉。同时,其光子数分辨率达到61,意味着探测器能够同时辨别出多达61个光子的数量,这在光量子探测领域是一项重大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证探测系统的轻便性和可靠性,研究团队还搭建了基于GM小型制冷机制冷集成系统。该系统支持64路电通道,最低工作温度为2.3K,为探测器提供了稳定的工作环境。同时,探测器芯片在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器上集成了64条超导纳米线,既提高了光子吸收率,又保证了探测速度。
 
  对于这项技术的研发背景,李浩表示:“随着量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光量子探测器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团队一直致力于提高探测器的效率和速度,以满足更广泛的应用需求。此次成功研制出光子数可分辨的超高速光量子探测器,是我们多年努力的成果。”
 
  上海微系统所此次的突破,不仅解决了传统的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在探测速率和光子数分辨能力局限性,还为深空激光通信、高速率量子通信以及基础量子光学实验等领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关研究成果以Superconducting single photon detector with speed of 5 GHz and photon number resolution of 61为题在线发表在《光子学研究》(Photonics Research)上,并入选编辑推荐。研究工作得到科技创新2030-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项目、上海市“扬帆计划”等的支持。
 
  资料来源: 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仪器仪表位列重点领域!两部门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

    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
    2025-07-10 09:24:02
  • 香料香精领域首个国家级标准验证平台正式落户上海

    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上海香料研究所有限公司正式获批“国家标准验证点(香料香精化妆品)”,这是我国香料香精化妆品领域设立的首个且唯...
    2025-07-09 11:44:40
  • 共谱材料创新华章 中国材料大会2025圆满闭幕

    2025 年 7 月 5 日至 8 日,中国材料大会在福建省厦门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超 30000 名专业观众和 500 多家国...
    2025-07-08 15:21:38
  • 首个深空探测领域国际科技组织在安徽成立!

    我国首个深空探测领域国际科技组织——国际深空探测学会在安徽合肥成立,这也是落户安徽的首个国际组织。
    2025-07-08 15:11:32
  • 我国牵头制定的自动驾驶国际标准近日发布

    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道路车辆 自动驾驶系统测试场景 场景评价与测试用例生成》近日正式发布。
    2025-07-08 11:22:54
  • 浙江省就2025年度首批次新材料认定工作发布通知

    近日,浙江省经济与信息化厅就做好2025年度浙江省首批次新材料认定工作发布通知。
    2025-07-04 09:46:01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Ky开元集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Ky开元集团)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