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株名称: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曾被称为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
生物特性: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在适宜的生长温度 26-37℃下,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卵黄琼脂、改良马铃薯葡萄糖琼脂(mPDA)以及 PCFA 琼脂平板上,菌落形态各异。其菌落浅黄色,圆形,表面光滑、湿润、稍凸起,边缘整齐。菌体呈短杆状,单个或成对排列2。
产毒特性:能产生外毒素,主要为米酵菌酸和毒黄素两种脂肪酸类小分子物质,米酵菌酸毒性强,对热稳定,100℃煮沸和高压烹饪都无法破坏其毒性。
主要用于实验室相关检测的质量控制,如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可用于 GB 4789.29-20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标准方法的验证,以及相关培养基质量控制,评估培养基对该菌的生长支持能力和选择性等,确保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常采用西林瓶包装,内装冻干粉。常见规格可能为 1 支 / 盒等,具体会因产品批次和销售形式有所不同。
一般需在 - 20℃长期保存,也可在 4℃短期保存。注意避免反复冻融,以维持菌株的活性。
使用时需按照相关标准操作规程进行菌株的复苏、培养和使用。一般用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或其他指ding的复苏液溶解冻干粉,然后根据实验需要进行接种、培养等操作。例如,将复苏后的菌株接种到特定的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以评估培养基或检测方法的有效性。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菌株污染和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