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应变仪起源与发展仪器标定
起源与发展
许多土力学问题都是属于平面应变状态的,土坝、隧洞、挡土墙均属此例。但是各种土试验仪器的受力状态与此是很不相同的。所以从模拟实际程问题的应力状态来看,有要研制种平面应变剪切仪,通常简称为平面应变仪。
六十年代初期,英剑桥大学以及帝学院相继研制了不型的平面应变仪。由于当时电子仪器水平的限制,其量测手段大多数尚简单。直到六十年代末期,美和日本相继引了英平面应变仪的基本形式,并且装置了各种传感器行电测。1971年,美麻省理学院制成了善的平面应变仪。七十年代中期,日本谷滕会社又在麻省理学院平面应变仪的基础上加以改,制成了多能三轴仪,成为正式商品供应市场。
我开展有关土的本构关系研究以及相应的仪器研制作是早的,早在六十年代中期,中科学院武汉岩体土力学研究所就吸取了当时英剑桥大学的成果,研制了台真三轴仪,这台真三轴仪原则上可以实现平面应变状态下的剪切,这台仪器正在不断调试改。七十年代末,清华大学和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分别口了日本谷滕会社的多能三轴仪,正在调试和行分试验研究作。1981年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对常规三轴仪的压力室行改装,在三轴压力室内加立两块钢板,实现了平面应变状态的剪切,称之为简易平面应变仪,但是该种仪器尚不能行中主应力σ2的量测。
仪器标定
1.试样各端面间应力互不干扰的标定:
在试验过程中要求三对主应力之间互不干扰。
标定方法是:用有机玻璃块作模拟试样,仪器安装毕后,逐级施加大主应力σ1,这时中主应力σ1和小主应力σ3量测系统能够始终保持零位,说明该仪器大主应力不会对中主应力和小主应力产生干扰。反之,将大主应力和中主应力量测系统调至零位,在增加小主应力的过程中,大主应力和中主应力量测系统同样能够始终保持零位,说明小主应力不会对大主应力和中主应力产生干扰。中主应力是不动端面上由于σ1和σ3的作用而受到的压力,它是不会对σ1和σ3产生干扰的。
2.用小型土压力盒量测中主应力的标定:
将小型土压力盒妥贴地嵌入不动端板,将不动端板连同土压力盒放入标罐中分级加压行标定,得到标定曲线,经三次标定,测点均落在同直线上,说明该种土压力盒的线性和重复性均较好。
然后,用有机玻璃板作模拟试样,仪器安装毕后,从试样孔隙压力量测孔中,向试样与橡皮膜之间施加压力(这时小主应力面上加压袋的压力保持稍于孔隙压力系统中的压力),这时所施加的压力与土压力盒所反映出来的压力,仍能很好的落在土压力盒的标定曲线上。除此之外,还需要行应变控制式的剪切速率标定、主应力稳压系统的标定等,其标定方法与常规静三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