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腈(acetonitrile,ethanenitrile,CH3CN)亦称甲基腈(methyl cyanide),分子量41.05,熔点(-43±2)℃,沸点81.6℃,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液体,密度0.7768g/cm3(25/4℃),带芳香气味,但久闻则可致嗅觉疲劳而不易感知其存在。易挥发,24℃时,蒸气压为11.53kPa,蒸气密度1.42g/L,在空气中的饱和浓度为9.6%(20℃,101.31kPa),饱和空气密度为1.04g/L;溶于水,亦易与乙醇、**、丙酮、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烯等混溶,水溶液不稳定,可水解为醋酸和氨;乙腈受热则可释出HCN。
职业接触
乙腈系通过加热乙酰胺和冰醋酸混合液而制备,是重要的工业溶剂,主要用作有机合成(如苯乙酮、1-萘醋酸、硫胺素等)的介质,也可用作脂肪酸萃取剂、酒精变性剂等。生产过程中可因接触其液体或蒸气而引起中毒。
临床表现
急性职业性乙腈中毒并不少见,国内外均屡见报道。
乙腈蒸气具轻度刺激性,故在浓度较高情况下能够引起一定程度的上呼吸道刺激症状。与氰化氢相比,乙腈虽然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胸闷、胸痛、疲倦、乏力等症状,严重时也出现呼吸抑制、血压下降、昏迷、抽搐等表现,但起病较缓,潜伏期多在4H以上;病情亦不如氰化氢剧烈严重,极少引起猝死;其脉搏心率皆减慢,呼吸亦较慢,面色多呈苍白,常引起蛋白尿等肾脏损伤表现。表现乙腈的毒性除与其在体内释出的CN-有关外,其本身及硫氰酸盐等代谢产物的作用也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目前尚无慢性乙腈中毒临床产品。
诊断及鉴别诊断
急性乙腈中毒的诊断主要根据可靠的乙腈大剂量接触史及临床特点,共同接触者出现类似表现有明显提示作用;及时测定血浆中CN-、SCN-及乙腈含量具有提示作用,是乙腈接触的生物标志物,但不能提示有无中毒及其程度。
急性需注意与工作现场同时存在的其他工业毒物中毒相鉴别,如有机溶剂、窒息性气体,并应与脑血管意外、糖尿病昏迷等鉴别。
治疗
急性的治疗可参见氰化氢节有关内容,但高铁血红蛋白生成剂的剂量可减半。在投用硫代硫酸钠的情况下可早期应用作用较缓的高铁血红蛋白生成剂如对氨基苯丙酮(PAPP),每次口服1片,每4H可重复使用,次日只用硫代硫酸钠维持即可;2日后硫代硫酸钠用量也可减半,3~5日后停药。由于乙腈本身尚有毒性作用,故在投用氰化物解毒剂的同时,尤应积极进行对症支持治疗,注意维持心、肺、脑功能,并合理补液利尿以加速毒物排出,减轻肾脏损伤。
丁二烯中毒
理化性质
丁二烯(butadiene,CH2=CH-CH=CH2)又称丁间二烯。在常态下是一无色略具甜味和芳香气味的气体。分子量54.1,冰点-108.9℃,沸点-4.4℃。可溶于有机溶剂,水中溶解度为0.38%。易燃。爆炸极限为2%~11.5%。
职业接触
为合成丁苯橡胶丁腈橡胶的主要单体或原料,也是生产ABS树脂、绵纶-66、己二腈和聚氯乙烯增塑剂癸二酸的重要原料。
毒性
属低毒类。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其麻醉作用比丙二烯强,但仅为丁烯的一半。
临床表现
1.急性毒性
人吸入1%浓度可引起头晕、头痛、恶心、口干、嗜睡、脉速等,并伴有上呼吸道刺激症状。17.6g/m3,8h接触,除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外,无其他症状。人在30%~35%浓度下,很快出现头痛、头晕、咽喉痛、耳鸣、全身无力、口有甜味、恶心,有时有呕吐、醉酒状态、皮肤苍白、胸闷呼吸、困难和表浅、脉速,后转入意识丧失和抽搐。脱离接触后迅速恢复,但头痛和嗜睡有时可持续一段时间。
2.慢性毒性
长期接触一定浓度丁二烯,对人的慢性影响有头晕、头痛、全身乏力、易激动或表情淡漠、失眠、记忆减退、注意力不能集中、鼻及咽喉不适、恶心、嗳气、胃烧灼感、心悸、嗅觉减退等。也常有角膜反射迟钝、腱反射亢进及眼睑、舌和手震颤。合成橡胶工人长期接触产品100mg/m3左右的浓度时,有类神经症,血压偏低,血沉偏快,血红蛋白偏低,血液中性粒细胞吞噬活动减低,C-蛋白反应阳性,眼和鼻咽粘膜轻度刺激症状等。有的橡胶厂调查尚发现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并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降低及总胆固醇含量明显升高的现象。
3.皮肤损害
气体丁二烯偶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液体可造成皮肤冻伤。
防治
预防主要是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定期检修生产设备,防止跑冒滴漏。在低温和低压下保存本品。无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
丁烯中毒
理化性质
丁烯(butylene,C4H8)有四种异构体:正丁烯包括1-丁烯(CH3CH2CH=CH2)和2-丁烯(CH3CH=CHCH3),异丁烯(CH3C(CH3)CH2);有顺式和反式。丁烯各异构体的理化性质基本相似,常态下均为无色气体,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易燃、易爆。正丁烯有微弱芳香气味。分子量56.1,密度0.5951g/cm3(20/4℃)。异丁烯有不愉快臭味。爆炸极限为1.8%~9.6%.沸点-6.90℃.
职业接触
正丁烯主要用于制造丁二烯,其次用于制造甲基酮、乙基酮、仲丁醇、环氧丁烷及丁烯聚合物和共聚物。异丁烯主要用于制造丁基橡胶、聚异丁烯橡胶及各种塑料。
毒性
丁烯各异构体毒性相似,均属低毒类。毒性基本上与其他烯烃相似,但低于戊烯,大于丙烯4.5倍,主要是单纯窒息、弱麻醉和弱刺激作用。液态丁烯可引起皮肤冻伤。
1.急性毒性
1-丁烯浓度在易燃范围为麻醉剂,小鼠吸入2h,麻醉浓度为350g/m3,LC100为600g/m3,LC50为420g/m3。40g/m3时,兔屈肌反射受抑制。
2-丁烯对小鼠约300~400g/m3浓度时引起深麻醉,对粘膜刺激作用小。
异丁烯LC50,小鼠吸入2h为415g/m3;大鼠吸入4h为620g/m3。麻醉作用与脑内浓度间呈线性关系。
2.慢性毒性
小鼠100mg/m3整天接触,连续140天,36天后拮抗肌时值比值减小;53天后全血胆碱酯酶活性下降,白细胞总数减少,并可见吞噬活性减弱和吞噬指数降低等。
临床表现
人接触25g/m3,5min出现上呼吸道刺激症状。805~989mg/m3(92.9%为2-丁烯的不饱和烃混合气体)2h出现粘膜刺激症状、嗜睡、血压稍升高,有时有脉速等。高浓度可造成昏迷。
长期接触以丁烯为主的混合气体的工人,有头晕、头痛、嗜睡或失眠、易兴奋、易疲倦、全身乏力和记忆减退,有时有粘膜慢性刺激症状。
立即询价
您提交后,专属客服将第一时间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