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Ky开元集团>技术中心>操作使用>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日本三菱MGC C-1厌氧产气袋2.5L

来源:上海琛艺实业有限公司   2021年07月18日 14:53  


日本三菱厌氧袋 |厌氧袋使用方法 进口现货

 

日本三菱MGC C-1厌氧产气袋2.5L

产品品牌:日本三菱MGC

产品型号:AnaeroPack(安宁包)

订货号:C-1

产品规格:2.5L

产品介绍描述

适用容积:2.5L

配合密封盒使用,用于厌氧微生物的培养

30-60分钟内O2被*吸收,同时产生约21%CO2

每一个铝塑包装中含有一片纸袋(厌氧产气袋)

包装:10/

日本三菱MGC C-1厌氧产气袋2.5L订货信息

品名

编号

包装规格

用途、配套及培养量

2.5升系列产气袋(AnaeroPack 安宁包)

厌氧产气袋

C-1

10/

*厌氧菌培养;适用于2.5L7L密封培养罐

微需氧产气袋

C-2

10/

微需氧菌培养;适用于2.5L7L密封培养罐

二氧化碳产气袋

C-3

10/

嗜二氧化碳菌培养;适用于2.5L7L密封培养罐

AnaeroPack-Anaero-5%

A-7

10/

低氧试验用;适用于2.5L7L密封培养罐

3.5升系列产气袋(AnaeroPack 安宁包)

厌氧产气袋

C-35

10/

*厌氧菌培养;适用于7L密封培养罐

350毫升系列产气袋(AnaeroPouch 安宁包)

厌氧产气袋

C-11

10/

*厌氧菌培养;适用于15×30cm培养袋

背景技术:

厌氧菌是微生物中一大类菌,一方面厌氧菌是临床微生物感染的一类重要病原菌,另一方面,哺乳动物肠道菌群中99%是厌氧菌,其中许多是促进消化吸收的有益菌,不管是从致病机理,还是开展疾病治疗来说,进行厌氧菌操作都是十分重要的,然而,进行厌氧菌的分离、培养和富集是不容易的,这是因为这些菌需要在无氧的情况下进行操作,需要专门的无氧操作箱。国际上流行的厌氧工作站十分昂贵,且使用和维护的成本较高,而国内使用的厌氧操作箱由于其质量的稳定性不如厌氧工作站,使得操作维护也存在不少问题。特别对于使用不多的厌氧操作,购置、使用和维护厌氧操作装置就日渐成为了负担。而一般的厌氧手套箱由于密封性差,导致氮气消耗严重,且难以达到严格的厌氧条件,另外厌氧手套箱在菌种操作方面的污染控制也缺乏有效的办法,特别是手套的重复使用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简易高效的免维护厌氧操作袋的技术方案,该简易高效的免维护厌氧操作袋,成本低,具有高效率和随时使用,随时替换的免维护模式,适合厌氧微生物的接种、分离和培养。

所述的一种简易高效的免维护厌氧操作袋,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袋及设置在外袋内的内袋,所述的外袋的外袋封口处通过双密封条密封,所述的外袋的正面设有外手套口和电源线进出口,所述的外袋两侧分别设有外单向出气阀和外进气快接口,所述的内袋的内袋封口处通过双密封条密封,所述的内袋正面设有内手套口,所述的内袋两侧分别设有内单向出气阀和内进气快接口,所述的外手套口和内手套口上均设有手套,所述的外进气快接口和内进气快接口中通过设置的硅胶管管路连接氮气钢瓶。

所述的一种简易高效的免维护厌氧操作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袋内设有用于对内袋抽气的内抽气泵和用于检测外袋和内袋的氧气表。

所述的一种简易高效的免维护厌氧操作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进气快接口和内进气快接口的硅胶管之间设有内进气阀,所述的外进气快接口的硅胶管与氮气钢瓶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总阀、减压阀和外进气阀。

所述的一种简易高效的免维护厌氧操作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袋中设有用于将空白的或涂布好的厌氧平板进行转移和培养用的密封袋和方便平板涂布的垫板。

所述的一种简易高效的免维护厌氧操作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套包括大环、厚乳胶套、小环和一次性乳胶手套,所述的手套与操作袋之间通过大环连接,所述的手套与一次性乳胶手套之间通过小环连接,所述的大环与小环之间通过厚乳胶套连接,所述的大环与乳胶套之间采用双面胶封口,所述的小环与一次性乳胶手套之间采用橡皮筋扣连接。

所述的一种简易高效的免维护厌氧操作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线进出口上套有手指结构的电源线乳胶套,所述的电源线乳胶套的每个手指位置留有通电线的缝隙,并通过缠绕和夹的方式保证密封性。

上述的一种简易高效的免维护厌氧操作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外袋中氧气浓度可达600ppm,达到一般厌氧工作站的要求,可以进行厌氧菌的液体接种,感受态制备等,在此环境下液体培养基中0.1%浓度刃天青不会变红;

2.内袋内氧气浓度达100ppm以下,其达到的效果已大大超过传统的厌氧手套箱,可以满足最为苛刻的厌氧菌平板涂布要求,而且大小袋灵活配置,可以方便多种操作;

3.该厌氧袋可以实现内外袋连接,有利于在袋内放置一些小电器,方便后续的离心,电击等操作;

4.外袋达到厌氧要求时的氮气置换操作在5分钟左右,大大低于一般的厌氧工作站的启动时间;

5.该厌氧袋本身经济节约,而且平时只需妥善放置,基本不需维护,与现有的厌氧操作工作站相比,可以说购买和维护成本极低,而且由于不占地方,实验室可以配制若干个,方便替换甚至同时操作,这一点连实惠的厌氧手套箱也不能相比;

6.该厌氧袋各部件大量采用快接设计,方便各部件替换,在出现零部件破损时,可以低成本地更换。

7.在菌种操作的污染控制方面,该手套通过清洗垫板,更换一次性手套,甚至还可以更换整个操作袋或者内置紫外灯等方式进行处理,极大地避免了污染发生;

8.该厌氧袋通用于各种实验室条件,特别适用于空间紧张或经费紧张的实验室,而对于偶尔开展厌氧操作的实验室更是非常方便,另外也具有携带转移非常方便的优点。

日本三菱厌氧袋 |厌氧袋使用方法 进口现货

附图说明

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为图示方便,将内袋移至外面,从上到下分别是外袋和内袋;

2为本实用新型中手套的结构示意图;

3为本实用新型中垫板的结构示意图;

4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源线乳胶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袋;101-外手套口;102-电源线进出口;103-外单向出气阀;104-外进气快接口;105-内抽气泵;106-氧气表;107-外袋封口;2-内袋;201-内手套口;202-内袋封口;203-内单向出气阀;204-密封袋;205-垫板;206-内进气快接口;3-氮气钢瓶;4-内进气阀;5-外进气阀;6-减压阀;7-总阀;8-手套;801-大环;802-小环;803-厚乳胶套;804-一次性乳胶手套;9-电源线乳胶套;10-外抽气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简易高效的免维护厌氧操作袋包括外袋1及设置在外袋1内的内袋2。外袋1为一个70*120cm的单面透明大袋子构成,外袋1的外袋封口107处通过双密封条密封,外袋1由尼龙复合材料构成,耐挤压和摩擦不易破损,正常情况下使用寿命20次以上。外袋1的正面设有外手套口101和电源线进出口102。外手套口101为两个,方便实验者手工操作。电源线进出口102方便电线接入。外袋1两侧分别设有外单向出气阀103和外进气快接口104。外单向出气阀103可与外抽气泵10直接连接,而外进气快接104则可以在袋子内外接外径为10mm的硅胶管,是高纯氮的进气通路。外袋1还内设有用于对内袋2抽气的内抽气泵105和用于检测外袋1和内袋2的氧气表106

内袋2为大小是50*70cm的双面透明袋子构成,除了没有电源线进出口,其用材与结构基本上与外袋相同。内袋2的内袋封口202处通过双密封条密封,内袋2正面设有内手套口201,内袋2两侧分别设有内单向出气阀203和内进气快接口206。内单向出气阀203与内抽气泵105连接。内进气快接口206则可以在袋子内外接外径为10mm的硅胶管,是高纯氮的进气通路。内袋2中设有用于将空白的或涂布好的厌氧平板进行转移和培养用的密封袋204和方便平板涂布的垫板205。其中垫板205结构如图3所示。

外进气快接口104和内进气快接口206中通过硅胶管管路连接氮气钢瓶3,具体是外进气快接口104和内进气快接口206的硅胶管之间设有内进气阀4,外进气快接口104的硅胶管与氮气钢瓶3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总阀7、减压阀6和外进气阀5

外手套口101和内手套口201上均设有手套8。手套8的结构如图2所示,手套8均采用两段设计,包括大环801、厚乳胶套803、小环802和一次性乳胶手套804。手套8与操作袋连接的是15cm-16cm的大环801,与一次性乳胶手套804连接的是10-11cm的小环802,大环801与小环802之间用厚乳胶套803连接,大环801与乳胶套803之间采用双面胶封口,小环802与一次性乳胶手套804之间采用橡皮筋扣连接。

如图4所示,电源线进出口102上套有手指结构的电源线乳胶套9,电源线乳胶套9的每个手指位置留有通电线的缝隙,并通过缠绕和夹的方式保证密封性。

操作流程:

1.液体的厌氧培养时操作

液体厌氧操作时,对其空气环境的氧气浓度要求不是很高,只需要在外袋1内操作即可,按照下述操作,达到氧气浓度0.1%以下即可

1)准备所有的厌氧培养基(厌氧管密封状态)、移液器和枪头等实验用具和实验材料,放置于外袋1内;

2)更换外手套口101上手套8的一次性乳胶手套804,并用橡皮筋适当加固,打开内进气阀4,将外袋封口107和电源线进出口102封好,外进气接口104接好,外单向出气阀103打开;

3)确认减压阀6的阀门处于松开状态,以及各处连接紧密,包括管路出口开关,然后打开氮气钢瓶3的总阀7,再慢慢顺时针旋转减压阀6至减压表指针会缓缓上抬到0.05MPa-0.1MPa范围内即停止转动减压阀;

4)用外抽气泵10在外单向出气阀105上抽气至袋子*压瘪,慢慢打开外进气阀5,让氮气平稳进入,袋整个外袋略有鼓起时,即可以再次开启外抽气泵,如此4-5次,观察氧气表106的氧气浓度1-2min就可以降至0.2%左右;

5)让外袋1充满氮气,然后抽取一半以上气体,再次充气,此时外袋1氧气将降至0.1%左右,若还想再次降低,可再反复1-2次,4-5min可以达到0.06%左右;

6)关闭内进气阀4和外单向出气阀103,可以开始厌氧操作。

2.固体平板涂布时的操作

厌氧菌平板涂布对厌氧的要求较高,必须在上述液体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动内袋的厌氧操作,使得氧气浓度降低到100ppm以下:

1)事先在外袋中放置用于内袋2的厌氧平板(厌氧密封)等器具和实验材料,装好内手套8,在外袋1达到zui佳厌氧条件后,封闭内袋2,并接上内进气管至内进气快接206

2)用外抽气泵抽取一半以上外袋中的气体,然后内抽气泵105在内单向出气阀204处抽取气体,之后打开内进气阀4充氮气,重复此步骤2-3次,直至氧气浓度降低到100ppm以下;

3)打开密封的厌氧平板进行厌氧涂布操作,涂布完成后,将厌氧平板密闭于密封袋中,等待转移到培养箱中。

3.其它各种接种条件,如划线,挑取克隆等也可参照上述两种厌氧条件进行处理,而对于其中的内袋,还可以直接适当放气后,放入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或者进一步拍照等。

4.实验完成后,厌氧操作袋可以放气,断开管路,移除一次性手套,擦洗垫板,然后折叠后存放起来,以备下次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Ky开元集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Ky开元集团)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