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Ky开元集团>技术中心>工作原理>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微流控芯片的制造技术与材料选择说明

来源:纳智达(上海)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2024年10月22日 09:53  
   微流控芯片,又称微全分析系统,是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微型化学反应和分析平台。它通过集成化的设计,实现了样品的微量化、自动化和快速化分析,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效率和准确性。
 
  一、制造技术
  微流控芯片的制造技术主要包括光刻、蚀刻、热压和注射成型等方法。
 
  光刻技术:利用紫外光或其他光源通过掩膜版对涂覆在硅片或玻璃基板上的光敏材料进行曝光,经过显影处理后形成图案,再通过蚀刻形成流体通道。
 
  蚀刻技术:包括湿法蚀刻和干法蚀刻,用于在硅、玻璃或聚合物基板上精确地制造出流体通道和其他微结构。
 
  热压技术:将聚合物片材加热至软化点以上,在压力作用下与模具贴合,冷却后脱模得到所需的流体通道结构。
 
  注射成型技术:适用于大规模生产,通过将熔融状态的聚合物注入模具中冷却成型,具有高效率和低成本的优势。
 微流控芯片
  二、材料选择
  微流控芯片的材料选择需考虑生物相容性、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光学透明性以及加工难易程度等因素。
  硅: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和机械强度,适用于高精度微加工,但成本较高且生物相容性较差。
 
  玻璃: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光学透明性,适合用于光学检测,但加工难度大且成本较高。
 
  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加工性能,成本相对较低,但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相对较差。
 
  复合材料:结合多种材料的优点,既保证了机械强度又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Ky开元集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Ky开元集团)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