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 Spectrophotometer)是一种用于测量物质对紫外光(200–400 nm)和可见光(400–800 nm)吸收特性的分析仪器。它通过检测样品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程度,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药、环境等领域。以下是其主要用途和特点:
一、核心用途
定量分析
DNA/RNA浓度检测(260 nm处吸光度,A260)。
蛋白质定量(Bradford法、BCA法或直接280 nm测量)。
药物含量分析(如阿司匹林在230 nm处的吸收)。
测定溶液中特定物质的浓度(如DNA/RNA、蛋白质、药物成分)。
依据朗伯-比尔定律(吸光度A = εlc,ε为摩尔吸光系数,l为光程,c为浓度),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未知样品浓度。
常见应用:
定性分析
有机化合物鉴定(如苯环在250 nm附近有特征吸收)。
污染物检测(如硝酸盐在220 nm处吸收)。
通过扫描样品的吸收光谱(如200–800 nm),判断物质结构或纯度。
示例:
动力学研究
监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光度的实时变化,推算反应速率或中间产物浓度。
纯度检测
通过吸收峰形和位置评估样品纯度(如蛋白质A280/A260比值判断核酸污染)。
二、仪器组成与关键部件
光源:氘灯(紫外区)和钨灯(可见光区)。
单色器:将复合光分离为单一波长光(光栅或棱镜)。
样品室:放置比色皿(石英用于紫外区,玻璃/塑料仅用于可见光区)。
检测器:光电倍增管(PMT)或光电二极管阵列(PDA)。
三、操作注意事项
样品准备
液体需澄清无悬浮物(浑浊样品需离心或过滤)。
溶剂选择:避免溶剂在测量波长下有强吸收(如苯在紫外区有吸收)。
比色皿使用
紫外区用石英比色皿(玻璃会吸收紫外光)。
手持比色皿时避免触碰光面,需用擦镜纸清洁。
基线校正
测量前用空白溶剂(如纯水或缓冲液)调零,消除背景干扰。
波长选择
选择被测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以提高灵敏度。
四、常见应用场景
生命科学
DNA/RNA浓度和纯度检测(A260/A280比值)。
酶活性测定(如NADH在340 nm处吸光度变化)。
制药行业
药物含量测定、溶出度测试。
环境监测
水质分析(如硝酸盐、重金属离子)。
食品工业
添加剂检测(如防腐剂苯甲酸在225 nm处吸收)。
五、优缺点
优点:操作简便、成本低、分析速度快。
缺点:
仅适用于具有紫外或可见光吸收的物质。
灵敏度低于荧光或质谱法,可能受杂质干扰。
六、扩展功能
部分仪器支持:
多波长扫描:获取全波段吸收光谱。
时间驱动模式:追踪反应动力学过程。
反射附件:测量固体样品(如薄膜、粉末)。
紫外分光光度计是实验室的基础设备,其数据可靠性依赖于规范操作和定期校准(如波长准确性、光度线性检查)。
相关产品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Ky开元集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Ky开元集团)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