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jing Kilby Gravity微重力环境下免疫功能障碍的单细胞解析
一、研究背景与科学问题
在太空探索中,微重力环境对宇航员免疫系统的影响一直是航天医学的核心挑战。既往研究表明,低地球轨道(LEO)飞行会导致 T 细胞功能受损、潜伏病毒再激活(如 EB 病毒、巨细胞病毒)以及先天免疫失衡,但具体分子机制仍不明确。
机械力作为免疫细胞功能的关键调控因素,其在微重力下的信号转导异常可能是免疫失调的核心环节。本文利用 NASA 模拟器模拟微重力环境,结合单细胞转录组分析、空间飞行数据验证及机器学习算法,系统解析了微重力对人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影响,并筛选出潜在的免疫调节化合物。
二、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模拟微重力模型:使用微重力系统对 PBMCs 进行 25 小时模拟微重力(uG)处理,对照组为 1G 静态培养,部分样本用 TLR7/8 激动剂 R848 刺激以模拟病毒感染。
单细胞测序与分析:通过 10X Genomics 平台构建 55,648 个细胞的单细胞图谱,鉴定细胞类型聚类及差异表达基因(DEGs),结合轨迹分析揭示细胞状态转变。
多维度验证: bulk RNA-seq 验证:对 6 名年轻 donors 的 PBMCs 进行模拟微重力处理,验证单细胞结果的基因表达趋势。
空间飞行数据比对:整合 ISS 小鼠脾脏数据(GLDS-420)、Inspiration-4(I4)载人飞行单细胞数据、JAXA 细胞游离表观基因组数据及 NASA 双胞胎研究数据。
超分辨率显微成像:利用 Airyscan 技术观察微重力对肌动蛋白骨架和线粒体形态的影响。
机器学习与药物筛选:基于 Gene Compound Enrichment Analysis(GCEA)算法,从 200 万 + 基因 - 化合物互作网络中筛选靶向微重力免疫特征的化合物,并验证槲皮素的逆转效应。
三、核心研究结果
(一)模拟微重力对免疫细胞转录图谱的重塑
细胞类型比例与基因表达变化: 未刺激状态下,uG 导致 CD14 + 单核细胞和 CD4 + 效应记忆 T 细胞(TEM)比例增加,B 中间细胞和黏膜相关恒定 T 细胞(MAIT)减少。 全细胞分析显示 4500 + 基因差异表达,核心 DEGs(375 个)包括急性反应基因(S100A8/A9)、热休克蛋白(HSP90AB1)、趋化因子(CCL2/4)及干扰素通路基因(STAT1、GBP1)下调。
通路富集分析:
激活通路:急性相反应、纤维化信号、RAC/HIF1α 信号、sirtuin 信号。
抑制通路:氧化磷酸化、干扰素信号(PKR 通路)、核受体(LXR/RXR、PPAR)、焦亡信号。 单核细胞、常规树突状细胞 2 型(cDC2)、双阴性 T 细胞和 NK 细胞的通路变化最为显著。
(二)微重力诱导的免疫衰老与病毒激活特征
炎症衰老(inflammaging)模拟:uG 处理显著升高炎症年龄(iAge)时钟评分和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enMayo)得分,提示微重力可诱导免疫细胞的衰老样炎症状态。
潜伏病原体转录激活:元转录组分析显示,25 小时 uG 暴露可诱导人类免疫细胞中分枝杆菌和逆转录病毒(如 γ- 逆转录病毒)的转录激活,直接关联微重力与潜伏病毒再激活。
(三)TLR 刺激下的微重力免疫应答异常
细胞应答偏向性:uG+R848 刺激导致 CD4 + 中央记忆 T 细胞(TCM)扩增,但抑制 NK 细胞和 CD8+ TEM 细胞的激活,单核细胞对刺激的敏感性显著增强。
基因表达特征: 诱导基因:CCL8、IL1B、IDO1(色氨酸分解)、SOD2(线粒体抗氧化)。
抑制基因:GBP1-5、IRF1、PRF1(穿孔素)、CD69(激活 marker)。
通路特异性抑制:uG 显著削弱 JAK/STAT、焦亡、细胞毒性 T 细胞杀伤通路,同时增强 sirtuin 和 Rho GTPase 信号。
(四)从模拟到实际空间飞行的机制保守性
跨物种与飞行任务验证:小鼠脾脏数据(GLDS-420)显示 13.3% 的核心 DEGs 重叠,包括 ATG7(自噬)、HSP90AA1 和 STAT1 下调。 I4 任务单细胞数据中,56% 的 uG DEGs 在飞行后(R+1)显著改变,涉及冠状病毒致病通路、IL-6 信号和缺氧代谢。 双胞胎研究中,太空飞行导致 CD4+ T 细胞 NOTCH3 甲基化升高、GBP5 下调,与模拟微重力结果一致。
细胞骨架与线粒体动态异常: 超分辨率成像显示 uG 增加肌动蛋白突起长度、降低细胞球形度,并改变 TLR 刺激下的肌动蛋白颗粒度光谱。 G-LISA 检测发现 uG 激活 Cdc42 GTPase,提示 Rho 家族信号异常是细胞骨架重塑的关键。
(五)槲皮素对微重力免疫损伤的逆转效应
转录水平逆转:50μM 槲皮素处理可逆转 70% 的核心 DEGs(如 S100A8、CCL2 下调,GBP1 上调),GSEA 显示其显著反转急性相反应和干扰素通路的异常。
通路靶向性:槲皮素抑制 Rho GTPase 信号、纤维化通路和 IL-6 信号,同时恢复核受体(LXR/RXR)和 NUR77 T 细胞激活通路。
功能改善:降低衰老相关基因表达(iAge 和 SenMayo 评分)、减少活性氧(ROS)生成,并部分恢复 IFN-γ 和 IL-1β 的分泌平衡。
四、讨论与机制阐释
(一)微重力免疫失调的核心通路网络
细胞骨架 - 干扰素轴异常:微重力通过激活 Cdc42 重塑肌动蛋白骨架,干扰 TLR 诱导的 IFN 信号传导。例如,PKR 抗病毒通路依赖肌动蛋白解聚以激活 RIG-I 样受体,而 uG 下的细胞骨架僵化可能阻断这一过程,导致 GBP1 等抗病毒基因下调。
代谢 - 炎症耦合失衡:氧化磷酸化抑制与 HIF1α 激活驱动糖酵解偏向,为单核细胞的促炎表型(如 IL-6、IL-1β 分泌)提供能量基础,同时削弱 T 细胞的效应功能。
表观遗传与蛋白稳态异常:sirtuin 信号激活可能作为细胞应激的代偿机制,但伴随的热休克蛋白(BAG2)信号增强也提示蛋白折叠压力增加,这与太空飞行中观察到的线粒体功能障碍一致。
(二)太空免疫医学的转化意义
潜伏病毒再激活机制:微重力下调 GBP1 等干扰素诱导基因,削弱巨噬细胞对分枝杆菌的清除能力,同时激活逆转录病毒转录,为宇航员疱疹病毒再激活提供分子解释。
免疫监测标志物:RBM3(冷休克蛋白)作为跨数据集一致下调的基因,可能成为微重力暴露的潜在血液标志物。
对策开发前景:槲皮素作为天然黄酮醇,其多靶点作用(抗氧化、调节 Rho GTPase、激活核受体)使其成为理想的太空免疫保护剂,且已通过安全性验证。
(三)研究局限性与未来方向
性别与个体差异:本研究发现男性 NK 细胞和单核细胞对微重力更敏感,而女性 B 细胞反应性更强,提示未来研究需纳入更多性别分层分析。
多组学整合需求:结合 ATAC-seq 解析染色质可及性变化,或代谢组学追踪微重力下的免疫代谢重编程,将深化对机制的理解。
五、结论与展望
Nature Communications | (2024) 15:4795 本研究通过单细胞分辨率揭示了微重力免疫失调的保守特征,包括先天免疫激活 - 适应性免疫抑制的双相模式、细胞骨架 - 干扰素轴功能障碍及代谢重编程。
这些发现不仅为 “太空免疫学” 提供了理论框架,还通过槲皮素等天然化合物的验证,开辟了航天免疫保护的新途径。未来研究需在深空飞行模型中进一步验证这些机制,并开发基于多组学的个性化免疫监测方案,为载人火星任务奠定基础。
北京基尔比生物公司主营产品:
Kilby 3D-clinostat 旋转细胞培养仪,
Kilby Gravity 微/超重力三维细胞培养系统,
3D回转重力环境模拟系统,随机定位仪,
类器官芯片摇摆灌注仪,
Kirkstall 类器官串联芯片灌流仿生构建系统
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产品详情!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Ky开元集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Ky开元集团)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