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40年间,我国化学工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和使用量不断攀升,由此引发的环境安全问题已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担忧。其中,双酚类化合物(BPs)和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化合物(PBs)作为两类高产量化学品,具备潜在的内分泌干扰效应,成为目前国内外普遍关注的新污染物。
BPs是一类化学结构中包含两个对位酚羟基官能团的化合物,其中使用历史最悠久、使用量最大的化合物是双酚A(bisphenol A, BPA)。BPA广泛应用于塑料、食品包装和其他产品中。然而,由于其显著的内分泌干扰效应,世界各国已严格限制BPA的生产与使用,这促使许多结构与功能类似的BPA替代品得到迅速开发和利用。这些替代品主要包括双酚B(bisphenol B, BPB)、双酚AF(bisphenol AF, BPAF)、双酚AP(bisphenol AP, BPAP)、双酚C(bisphenol C, BPC)、双酚E(bisphenol E, BPE)、双酚F(bisphenol F, BPF)、双酚P(bisphenol P, BPP)、双酚S(bisphenol S, BPS)和双酚Z(bisphenol Z, BPZ)。

已有研究表明,BPA替代品同样存在一系列毒性效应,例如BPB、BPAF和BPB等具有与BPA相当或更强的雌激素活性,而BPS和BPF则表现出生殖毒性。相较于BPA及其替代品的环境污染研究,关于其人体暴露负荷的报道相对较少。PBs是一系列由对羟基苯甲酸构成的酯类化合物,具备抗微生物和抗真菌活性。因其成本低廉、耐高温等特性,PBs被广泛应用于个人护理产品、药品、食品和饮料包装等领域。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PBs主要包括对羟基苯甲酸甲酯(methylparaben, MeP)、(ethylparaben, EtP)、对羟基苯甲酸丙酯(propylparaben, PrP)、对羟基苯甲酸丁酯(n-butylparaben, BuP)和对羟基苯甲酸苄酯(benzylparaben, BeP)等。尽管国际上对PBs毒性的强弱及其危害存在争议,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PBs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例如PBs暴露可能增加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并促进恶性黑色素瘤的发展。因此,国内外科学家广泛关注PBs的环境暴露特征及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PBs和PBs主要通过膳食、呼吸和皮肤接触进入人体。由于暴露途径多样且变化复杂,各种途径对人体内暴露的贡献难以精确评估。因此,人体生物监测通常选取尿液中的PBs和PBs作为暴露生物标志物,以评估这两类化合物的内暴露水平。由于尿液中PBs和PBs浓度处于痕量水平,且尿液基质复杂,需要开发准确、高灵敏度的定量分析方法来评估内暴露水平,其中高效富集和去除基质干扰的前处理技术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前处理方法包括液液萃取法(liquid-liquid extraction, LLE)、固相萃取法(solid-phase extraction, SPE)和分散液液微萃取法(dispersive liquid-liquid microextraction, DLLME)等。SPE操作过程需经过活化固定相、加样、干扰物洗脱和待测组分收集四个步骤,耗时较长,且对不同理化性质的污染物同时富集净化较为困难;LLE和DLLME操作简便,但易产生乳化现象,目标物选择性差、萃取效率低,且生物基质干扰严重。
本研究计划采用固相支撑液液萃取法(solid-supported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SLE)对尿样进行前处理。SLE是近年来新开发的前处理方法,采用特殊工艺处理的硅藻土作为固定相,该填料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和极低的表面活性,与多种与水不相溶的有机溶剂*兼容,能提供理想的液液分配界面。SLE操作简便,仅需上样和洗脱两步即可从水相中萃取目标物。与传统LLE和SPE技术相比,SLE具有基质效应低、不易产生乳化现象等优点。
SLE技术已开始应用于人体尿样和血液中目标化合物的萃取与净化,如苯二氮平类药物、醛固酮、合成麝香、羟基多环芳烃等。与其他方法相比,SLE具有基质干扰弱、萃取效率高、前处理时间短等优点,更适用于生物体液中痕量污染物的高通量分析。利用SLE技术开发多类污染物的同时富集净化方法,将为综合评价人体污染物暴露水平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利用 SLE 柱对尿液中的 15种目标物进行富集净化,筛选适合的洗脱溶剂和用量,并在此基础上,优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流动相和三重四极杆质谱(MS/ MS)的参数,最终构建的方法用于人体尿液中目标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相关产品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Ky开元集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Ky开元集团)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