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Ky开元集团>技术中心>技术参数>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台式等离子体增强原子层沉积技术

来源:北京盈思拓科技有限公司   2025年06月24日 16:08  

等离子体增强原子层沉积(ALD)是一种用于纳米技术和半导体制造的薄膜沉积技术。等离子 ALD 是标准 ALD 技术的一种变体,它利用等离子体来增强沉积过程。


等离子体增强原子层沉积 (ALD) 让您在材料选择以及使用等离子工艺在沉积前预处理(或清洁)表面方面拥有更大的自由度。了解等离子体增强原子层沉积 (ALD) 如何助您更轻松地实现目标。




01


什么是等离子增强原子层沉积 ALD?


与传统的热驱动 ALD 方法相比,使用等离子体物质作为反应物可以在处理条件上提供更大的自由度,并且可以适应更广泛的材料特性。

等离子辅助 ALD 是一种能量增强型 ALD 方法,目前正日益普及。在等离子 ALD(也称为等离子辅助 ALD 或等离子增强 ALD)中,表面在反应步骤中暴露于等离子体产生的物质中。


02


等离子体 ALD 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在标准 ALD 中,前驱体气体的交变脉冲被引入基板表面。每个脉冲通过化学吸附形成单层材料。该过程是重复的,允许对层厚和成分进行精确控制。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些情况下,使用标准 ALD 可能会导致沉积速率变慢或难以实现某些材料特性。


 当等离子体源被引入 ALD 工艺时,它有助于激活前驱体分子并增强表面反应,从而提高沉积速率并改善薄膜性能。


03


使用什么类型的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增强原子层沉积(PE-ALD)中使用的典型等离子体是在 02、N2和 H2 反应气体或其组合中产生的等离子体。此类等离子体可以取代 H20 或 NH3 中典型的配体交换反应,并可用于沉积金属氧化物、金属氮化物和金属薄膜。


据报道,在NH3和H20等气体或蒸汽中会产生等离子体,其中等离子体和热ALD表面反应也可能同时发生。与热ALD和其他气相沉积技术相比,等离子体辅助ALD在超薄膜沉积方面具有诸多优势。


在等离子辅助 ALD 工艺过程中,等离子体物质在沉积表面的高反应性使得处理条件更加自由,材料特性范围也更加广泛。


台式等离子体增强原子层沉积技术

04


等离子体增强原子层沉积 (ALD) 的优势是什么?


以下是等离子体增强 ALD (PE-ALD) 的一些主要优势:

? 在更低的基底温度下进行沉积

由于等离子体物质将高反应性传递到沉积表面,因此在基板上驱动 ALD 表面化学反应所需的热能较少。等离子体物质产生的反应性不仅由反应性等离子体自由基提供,还由等离子体鞘层中加速的离子的动能决定。


? 改善材料性能

等离子辅助 ALD 在薄膜密度、杂质含量和电子特性方面比热 ALD 具有更好的材料特性,由等离子体带来了更高的反应活性。


? 增加了前躯体和材料的选择

反应性等离子体自由基被输送至沉积表面,从而可以使用具有较高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的前驱体。PE-ALD 方法在沉积金属氨化物和金属等非氧化材料时也能产生溶液。

此外,等离子辅助 ALD工艺还可以沉积更多的材料系统,例如,元素金属 Ti和 Ta,等离子辅助 ALD 允许选择更泛的基底材料,特别是那些对温度敏感的材料。


? 化学计量和薄膜成分的良好控制

由于等离子体中的非平衡条件,可以在沉积表面引发非热驱动反应,从而更好地控制 ALD 表面化学和薄膜中掺入的物质。

因此,等离子体的使用提供了额外的变量来调整薄膜的化学计量和成分。这包括:

·等离子电源

·工作压力

·等离子体暴露时间

·将其他气体混入等离子体

·偏置电压

例如,通过将 N2 添加到由 02 产生的等离子体中,可以相对简单地将 N 原子掺入氧化物薄膜中。但是如果通过严格的热驱动 ALD 反应很难实现薄膜材料的这种受控掺杂。


? 沉积速率提高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等离子体的高反应性,等离子体物质会产生更高密度的反应表面位点。因此,这可以带来更高的单次循环生长值。


等离子体可以快速开启和关闭。这使得等离子体反应物能够快速脉冲,并减少吹扫时间(取决于气体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


缩短吹扫时间对于低温(室温至150°)下的金属氧化物 ALD 尤为重要,因为在热 ALD 的情况下,H20 的吹扫需要极长的吹扫时间,因此循环时间也较长,更短的循环时间对原子层沉积(ALD)反应器的净产量有显著的影响。较高的等离子体反应性也具有优势,因为与同等的热原子层沉积工艺相比,等离子体辅助原子层沉积的成核延迟更短。


? 处理功能更加多样

ALD反应器配备等离子源,可对沉积表面、沉积膜和反应器壁进行多种其他原位处理。等离子体可用于基材预处理(例如,采用 02等离子体进行氧化,采用 NH3.或 N2等离子体进行氨化)、基材清洁、沉积后处理以及反应器壁的调节和清洁。


等离子体增强原子层沉积 (ALD) 应用于各种行业,包括半导体制造、太阳能电池、显示技术、微电子和高级涂层。当需要高质量的薄膜时,以及必须精确控制薄膜特性和成分时,它特别有用。


产品介绍


Anric Technologies凭借其等离子体增强原子层沉积(PE-ALD)技术,为您提供突破性的纳米级薄膜解决方案,驱动半导体、光电子、新能源等领域的创新引擎。



型号:AT650P(等离子体增强)/AT650T(热型)

AT650T可在用户现场升级为AT650P

技术参数:

? 高达400°C

? 具有高频率射频的空心阴极

? 金属密封线降低了大气污染的风险

? 前体加热至185°C(带选择性增压)

? 4前体和多达4个有选项的共反应物

? 可选:手套箱界面或加载锁定

? 高达6英寸或更高的基板

? 静态处理模式下可实现高曝光

选项:

? 定制卡盘/镀层

? QCM(石英晶体微天平)

? 为您的瓶子设计气泡器

? 负载锁(或手套箱接口)

? 共反应器线(MFC控制)(最多可增加2条)

? 额外加热前体管线至185摄氏度,共4条。


客户案例


全球100多家用户,多家重复购买的用户:

? 哈佛大学

? 赫尔辛基大学(Professor Mikko Ritala and Matti Putkonen)

? 泛林集团 (LAM) (6台以上)

? 牛津大学(2台以上, Prof Sebastian Bonilla)

? 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日本,多台)

? 东京大学(多台)

? 早稻田大学(多台)

? 西北大学(美国)

? 剑桥大学(英国)

? 莱斯大学

?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

? ENS-Paris(法国、高等师范学院)

? 北京量子研究院

? 北京大学

? 布里斯托大学(英国)

? 谢菲尔德大学等等


重复购买客户的具体运用


1.  早稻田大学 (Waseda University) (日本东京) - 传感器、表面改性、纳米压印光刻、先进通孔制造 (AIST) – 日本茨城县

2.  早稻田大学 (Waseda University) (日本东京) – 系统 #2;类似应用。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国立大学 (Yokohama National University)

3. 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 (NIMS) #1 (日本茨城县) - 表面和薄膜中的声子;原子尺度低维等离激元学;纳米材料中的自旋轨道分裂

4. 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 (NIMS) #2 (日本茨城县) - 碳纳米管中的自旋相关输运;纳米间隙制造和分子输运;石墨烯中的带隙工程;有机晶体管

5. 私人公司 (Private Company) (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 - TEM 样品制备;HfO2, Al2O3, Ta2O5

6. Precision TEM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 - TEM 样品制备;HfO2, Al2O3

7. 私人公司 TK (Private Company TK) (日本宫城县) - TEM 样品制备

8. 私人公司 (Private Company) (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 - TEM 样品制备;HfO2, Al2O3, Ta2O5

9. 东京大学 (University of Tokyo) (日本) – 先进 ALD 工艺

10. 东京大学 (University of Tokyo) – 日本东京 – Dr. Onaya

11. 泛林集团 (LAM Research) – 美国俄勒冈州图瓦拉丁 (Tualatin)

12. 泛林集团 (LAM) 系统 #2 – 美国俄勒冈州图瓦拉丁

13. 泛林集团 (LAM) 系统 #3 – 美国俄勒冈州图瓦拉丁

14. 牛津大学 (University of Oxford) – 英国牛津 - Prof Sebastian Bonilla

15. 德岛大学 (Tokushima University) (日本)

16. 赫尔辛基大学 (University of Helsinki) (芬兰) Professor Mikko Ritala and Matti Putkonen

17. 应用材料公司 (AMAT - Applied Materials) – 美国

18. 牛津大学 (University of Oxford) (英国牛津)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Ky开元集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Ky开元集团)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