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Ky开元集团>技术中心>操作使用>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高压灭菌器装载规范

来源:武汉集思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2025年07月03日 09:28  

高压灭菌器的装载规范和操作原则是确保灭菌效果、设备安全和物品完好的关键。以下是全面列举的装载规范、原则及注意事项:


一、装载基本原则

  1. 避免过度装载

    • 物品装载量不得超过灭菌器内腔容积的80%,确保蒸汽能自由循环。

    • 物品之间需留空隙(至少2.5cm),避免接触腔壁、顶部和底部。

  2. 合理摆放方向

    • 竖立摆放:瓶装液体应竖立放置,瓶盖略微松开(防止爆裂)。

    • 侧放或平放:器械盒、织物包等应侧放或平放,利于蒸汽穿透。

    • 尖锐器械保护:尖锐物品需单独包裹或固定,避免刺破包装。

  3. 分层分类装载

    • 同类物品尽量同批次灭菌(如器械与织物分开)。

    • 重物、大件放在下层,轻物、小件在上层,防止压损和冷凝水积聚。


二、不同物品的装载规范

  1. 器械与金属物品

    • 打开器械关节,拆卸可分离部件。

    • 使用灭菌盒或托盘盛放,避免直接堆叠。

  2. 织物(手术衣、敷料等)

    • 松散折叠,避免紧密卷曲。

    • 织物包体积不超过30cm×30cm×50cm,重量不超过5kg。

  3. 液体灭菌

    • 液体体积不超过容器容积的75%(如玻璃瓶)。

    • 灭菌后需自然冷却至60℃以下再取出,防止沸腾或爆裂。

  4. 多孔/管腔器械

    • 确保管腔两端开放(如导管、牙科手机)。

    • 使用专用支架或托盘,保持管腔垂直或水平通畅。

  5. 包装材料选择

    • 允许蒸汽穿透的材料(如纸塑袋、无纺布、灭菌盒)。

    • 纸塑袋包装时,塑面朝同一方向,避免重叠。


三、禁止装载的情况

  1. 密闭容器:未打孔的密闭容器(如密封瓶、未透气塑料袋)。

  2. 不耐高温材料:塑料制品(如普通PVC)、粉剂、油剂、凡士林等。

  3. 混装禁忌:腐蚀性化学品、放射性物质或易燃易爆物品。


四、操作注意事项

  1. 预处理

    • 物品需清洁,去除有机物(如血迹、污渍),避免影响灭菌效果。

    • 干燥后再装载,避免湿包裹导致灭菌失败。

  2. 装载检查

    • 确认包装完好无破损,化学指示卡/胶带可见。

    • 检查灭菌袋密封性,纸塑包装无皱褶。

  3. 程序选择

    • 根据物品类型选择程序(如器械、液体、橡胶类需不同温度/时间)。

    • 管腔器械选择“预真空”程序,确保空气排除干净

  4. 卸载与存储

    • 灭菌后需干燥(织物包含水量≤3%)。

    • 无菌物品冷却30分钟以上再触碰,避免冷凝水污染。

    • 已灭菌物品需标注日期,在干燥无菌环境下存放(有效期根据包装材料而定)。


五、安全与维护

  1. 人员防护

    • 操作时穿戴防烫手套和护目镜,避免高温蒸汽灼伤。

    • 禁止在灭菌器运行时强行开门。

  2. 设备监测

    • 定期进行生物监测(如嗜热脂肪芽孢杆菌测试)和B-D试验(预真空灭菌器)。

    • 记录每次灭菌的参数(温度、压力、时间)以备追溯。

  3. 日常维护

    • 定期清理灭菌器内腔和排水滤网,防止水垢堵塞。

    • 检查门封条是否老化,确保密封性。

六、常见错误与纠正

  • 错误:织物包塞得过紧。
    纠正:重新松散折叠,确保蒸汽穿透。

  • 错误:液体容器密封。
    纠正:拧松瓶盖或使用透气盖。

  • 错误:器械盒叠放。
    纠正:单层摆放或使用专用支架。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Ky开元集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Ky开元集团)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