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酶标仪作为定量检测的核心设备,其校准与维护直接关系到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以下从校准流程、日常维护和操作规范三方面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一、定期校准:确保检测精度
光路校准
波长准确性:使用标准汞灯(如253.7nm、365.0nm)或氘灯(如486.0nm、656.1nm)验证仪器波长,偏差需≤±1nm。例如,检测荧光标记物时,若波长偏移5nm,信号强度可能下降30%以上。
光强度均匀性:用中性密度滤光片(如OD=1.0)覆盖酶标板孔,检测各孔吸光度值差异,均匀性应≥95%。若不均匀,需清洁光路透镜或调整光源位置。
温度控制校准
检测模块温度(如37℃孵育功能)需用高精度温度计(分辨率0.1℃)验证,偏差应≤±0.5℃。温度波动会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导致检测结果重复性差。
线性范围验证
配置系列浓度标准品(如0、10、50、100、200ng/mL),检测吸光度值并绘制标准曲线,R²需≥0.995。若线性不佳,需检查检测器增益设置或更换光源。
二、日常维护:延长设备寿命
光路清洁
每周用无尘布蘸取异丙醇轻擦滤光片、透镜和光纤接口,避免灰尘或指纹污染。例如,荧光检测中,滤光片污渍可能导致信号背景值升高50%以上。
传动系统保养
每月对酶标板载架轨道涂抹专用润滑脂(如硅基润滑脂),减少机械磨损。若载架运行卡顿,需检查同步带张力或更换磨损齿轮。
耗材管理
使用匹配酶标仪的专用酶标板(如96孔平底板),避免孔深或材质差异导致光程误差。例如,化学发光检测需用白色不透明酶标板,若误用透明板,信号强度可能降低80%。
三、操作规范:减少人为误差
预热与稳定
开机后预热30分钟,使光源和检测器达到热平衡状态。未预热直接检测可能导致吸光度值波动±0.05Abs。
样本处理
避免气泡产生:加样时枪头紧贴孔壁,缓慢释放液体,防止气泡干扰光路。例如,气泡可能导致吸光度值虚高0.1-0.3Abs。
数据复核
每批次检测需包含质控品(如已知浓度标准品),若质控值超出±2SD范围,需重新校准仪器或复查实验流程。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Ky开元集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Ky开元集团)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