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动移液配液器日常维护:延长设备寿命的关键
外部清洁
每日清洁:使用含肥皂液、洗洁精或60%异丙醇的湿布擦拭外壳,去除污垢后用双蒸水冲洗并晾干。
消毒处理:
化学消毒:用95%酒精或60%异丙醇擦拭外表面,自然晾干。
紫外线消毒:适用于抗紫外线材料(如Eppendorf品牌),波长254nm、30瓦低压汞蒸气灯,距离约60厘米,避免照射屏幕。
高温高压灭菌:仅限支持该功能的型号(如Researchplus、Reference2可整支灭菌;Xplorer/Xplorerplus仅下半支灭菌),条件为121℃、1bar、20分钟,灭菌后冷却至室温再使用。
内部清洁
适用场景:误吸入样品被污染时需立即清洁。
操作步骤:
拆卸套筒、活塞、弹簧等部件。
用肥皂液或60%异丙醇清洗,双蒸水冲洗后晾干。
5ml/10ml移液器需更换滤芯,避免堵塞或腐蚀。
关键部件保养
密封圈:定期检查是否老化或裂纹,每6个月更换一次。
活塞与弹簧:清洁后涂抹硅油润滑,避免生锈或卡顿。
吸头:使用原配吸头,安装时垂直插入并左右转动上紧,严禁撞击安装。
量程调节:从大体积调至小体积时逆时针旋转;从小体积调至大体积时,先顺时针超过设定值再回调,保证精度。
使用环境控制
存放条件:长时间不用时,将量程调至最大值,垂直悬挂在移液器架上,避免弹簧疲劳。
温湿度管理:室温控制在20±5℃,湿度40%-70%,远离腐蚀性气体和阳光直射。
二、故障自查:快速定位问题根源
吸液不准或漏液
可能原因:
吸头不匹配或安装不当。
活塞、密封圈老化或污染。
吸液速度过快导致气泡或液体倒吸。
解决方案:
更换原配吸头,重新安装并检查密封性。
清洁活塞和密封圈,涂抹硅油润滑。
吸液时保持垂直,缓慢释放按钮,液面停留1-3秒后移出。
吸液杆按下不回弹
可能原因:
弹簧形变或锈蚀。
密封圈与内壁摩擦过大。
解决方案:
拆卸并更换弹簧,清洁密封圈后涂抹硅油。
若问题依旧,联系专业维修。
多道移液器液面参差不齐
可能原因:
吸头浸入角度或深度不一致。
吸头或连件间有异物。
解决方案:
控制吸头浸入角度≤20°,深度参考规格表(如200μL移液器浸入3-6mm)。
清洁吸头连件,更换新吸头。
显示异常或操作失灵
可能原因:
电池电量不足(分液器显示电池符号)。
传感器故障(如Combitips传感器出错)。
解决方案:
更换电池并检查接触点。
重启设备或联系售后校准传感器。
内部腐蚀或异味
可能原因:
液体倒吸进入活塞室。
未及时清洁残留样品。
解决方案:
立即拆卸并清洁活塞室,更换受损部件。
加强日常清洁频率,避免使用腐蚀性液体。
三、自动移液配液器维护周期建议
项目 | 频率 | 操作内容 |
---|---|---|
外部清洁 | 每次使用后 | 湿布擦拭,化学/紫外线消毒 |
内部清洁 | 污染时或每年 | 拆卸清洗关键部件,更换滤芯 |
密封圈更换 | 每6个月 | 根据磨损情况提前更换 |
润滑保养 | 每季度 | 活塞、弹簧涂抹硅油 |
专业校准 | 每年 | 联系售后或使用校准工具验证精度 |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Ky开元集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Ky开元集团)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