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液:主要成分是 BCA,还包含碳酸钠、碳酸氢钠、酒石酸钠等缓冲物质,以及氢氧化钠调节 pH 值,使溶液呈碱性环境,为双缩脲反应和 BCA 显色反应提供适宜条件 。其中,酒石酸钠能够稳定 Cu??,防止其在碱性条件下形成沉淀,保证反应的顺利进行。
B 液:为硫酸铜溶液,提供反应所需的 Cu?? 。在使用时,需将 A 液和 B 液按照 50:1 的比例混合,配制成 BCA 工作液。混合后的工作液中,BCA 与 Cu??形成 BCA - Cu??复合物,该复合物与蛋白质反应后生成紫色络合物,用于后续的吸光度测定 。
蛋白质标准品:通常为已知浓度的牛血清白蛋白(BSA)溶液,作为定量的参照标准。不同浓度的蛋白质标准品用于绘制标准曲线,常见的标准品浓度梯度包括 0 μg/mL、200 μg/mL、400 μg/mL、600 μg/mL、800 μg/mL、1000 μg/mL 等,科研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和稀释 。
稀释蛋白质标准品:将蛋白质标准品(如牛血清白蛋白)按照预设的浓度梯度进行稀释,制备不同浓度的标准品溶液。例如,取一定体积的高浓度标准品,用稀释缓冲液(如 PBS)依次稀释,得到 0 μg/mL、200 μg/mL、400 μg/mL、600 μg/mL、800 μg/mL、1000 μg/mL 等浓度的标准品 。
加样与反应:在 96 孔板或比色皿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标准品溶液(一般每孔或每份 20 μL),同时设置空白对照(加入等量的稀释缓冲液替代样本) 。随后,向各孔或比色皿中加入 200 μL BCA 工作液,轻轻振荡混匀,使溶液充分接触 。将 96 孔板置于 37℃恒温箱中孵育 30 分钟,或在室温下孵育 2 小时,使显色反应。
吸光度测定:使用分光光度计,在 562 nm 波长处测定各标准品溶液和空白对照的吸光度值 。以标准品的蛋白质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通常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拟合,得到标准曲线的方程(y = ax + b,其中 y 为吸光度值,x 为蛋白质浓度,a 为斜率,b 为截距) 。
样本准备:根据样本类型和蛋白质浓度预估,对样本进行适当稀释。对于未知浓度的样本,可先进行预实验,选择合适的稀释倍数,确保样本的吸光度值在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内 。例如,对于细胞裂解液样本,可先进行 10 倍稀释,若吸光度值过高,再进一步稀释。
加样与反应:在 96 孔板或比色皿中加入 20 μL 稀释后的样本溶液,按照与标准曲线绘制相同的操作步骤,加入 200 μL BCA 工作液,振荡混匀后进行孵育,使样本中的蛋白质与 BCA 试剂充分反应显色 。
计算蛋白质浓度:测定样本溶液在 562 nm 处的吸光度值,将其代入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出样本的蛋白质浓度 。若样本进行了稀释,需乘以相应的稀释倍数,得到原始样本的蛋白质浓度 。
试剂储存与使用规范: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储存 BCA 试剂,A 液和 B 液应避光保存,防止 BCA 和 Cu??发生氧化等反应而失效 。使用前将试剂平衡至室温,BCA 工作液需现用现配,避免因放置时间过长导致显色性能下降 。在加样过程中,使用移液器准确吸取试剂和样本,避免因加样误差影响定量结果。
样本处理细节:确保样本充分裂解或匀浆,使蛋白质释放到溶液中,避免因蛋白质溶解导致定量结果偏低 。对于含有干扰物质(如高浓度去污剂、还原剂)的样本,需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如透析、超滤等方法去除干扰物质,或优化反应条件(如增加 BCA 工作液用量、延长孵育时间) 。
实验条件控制:孵育温度和时间对显色反应有显著影响,需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 。在使用 96 孔板进行实验时,确保孔内液体分布均匀,避免因边缘效应导致吸光度值偏差 。每次实验均需重新绘制标准曲线,以消除实验误差,保证定量结果的准确性 。
仪器校准与维护:使用分光光度计前,需进行仪器校准,确保波长准确性和吸光度测量精度 。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和清洁,避免因仪器故障或污染影响实验结果 。
相关产品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Ky开元集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Ky开元集团)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