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孩子们翘首企盼的暑假,脱离了学校管教,孩子出现意外情况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有统计显示,暑假“溺水”已成为我国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一“杀手”,尽管近年来社会各界大力宣传防止溺水,但相关案例还是屡见不鲜。这些孩子的离去,不仅给他们家庭带了无尽的悲恸,也让社会不断反思,为何儿童溺水屡禁难绝?到底怎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溺水事故?
对于溺水心脏骤停者,争分夺秒的心肺复苏及早期除颤才是有效的急救方式。
遇到溺水者,首先要判断神志是否清楚,在判断神志不清后立即波打120求救,然后立即判断有无呼吸,如无呼吸立即心肺复苏并尽早使用体外自动除颤器(AED)。
一个人能不能被救回来,关键在心跳呼吸骤停后的4-6分钟,因为脑细胞循环停止4-6分钟就会发生严重损害,所以这段时间里是拯救生命的黄金时间。
一旦发生心脏骤停,除了心肺复苏外,心脏除颤也极为重要,因为每提早1分钟除颤,心肺复苏的成功概率就能增加7%-10%。
判断神志和有无呼吸,如果两者都没有,马上实施心肺复苏。
整个急救过程其实是一个“生命链”,这个生命链是由五环组成。呼救120、心肺复苏、体外除颤、急救人员到场专业施救、医院高级生命支持。生命链的五环环环相扣,前三环都可由现场施救者来完成,如果现场施救者用的是错误的方式延误了抢救,等专业急救人员赶到后,就算华佗再世也回天无力。
心肺复苏的正确方法:
将手掌放在溺水急救模拟人溺水者的胸部中央,胸骨的下半部上(约为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另一只手的掌根重叠放于第一只手掌上,肩、肘、腕关节成一直线,利用身体的力量,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速率来进行按压,要使成人的胸骨下压5-6cm,这样可以促使心脏排血到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如果是儿童,按压的深度为胸廓厚度的1/3,大约5cm,较小的儿童可以用一个手掌按压,如果是几个月大的婴儿,则用两根手指垂直按压两乳连线稍下方,使胸廓下降1/3,大约4cm就可以,心脏按压30次后立即打开气道进行人工呼吸,施救者在打开气道的同时应捏住患者鼻子,口对口包住嘴巴,吹气2口,循环按压和通气以30∶2方式进行,直到急救人员或AED到达(AED一旦到达,立即开机按AED的提示来操作)。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Ky开元集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Ky开元集团)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