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开元集团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上海微系统所创新突破:超小型双通道CO?红外传感器问世
2024年11月26日 14:48:53
来源:Ky开元集团 点击量:5768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李铁团队在超小型二氧化碳(CO?)气体传感器研制方面取得进展。
【化工仪器网 项目成果】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李铁团队在超小型二氧化碳(CO?)气体传感器研制方面取得进展。该团队制备的传感器具有尺寸小、功耗适中、性能稳定、成本低以及在中红外波段发光效率高等特点,具备良好的抗湿性、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在可穿戴呼吸监测应用中具有应用前景。相关研究成果以Ultra-compact dual-channel integrated CO?infrared gas sensor为题,发表在《微系统与纳米工程》(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上。
传统的呼吸气体分析仪因内部CO?气体传感器的限制,存在体积庞大、功耗高等问题,难以实现对活动人群的可穿戴追踪。
针对这一痛点,李铁团队另辟蹊径,开发出了一种集成微机电系统光源、热电堆探测器及光学气室的超小型CO?气体传感器。这款传感器最小尺寸仅为12mm×6mm×4mm,最小功耗约为33mW,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均为10s,工作温度范围为−20℃至50℃时,读数误差小于4%,展现出了较高的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
尽管超小型CO?传感器的响应时间已得到缩短,但不足以描绘呼出CO?的完整波形信息。同时,超小型CO?传感器在便携式呼气监测方面存在局限性。科研人员将继续探讨增加微机电系统光源的调制深度、减小热电堆红外探测器的响应时间常数、调整光学气室的通风口以及改变数字滤波算法等问题,以改善传感器的响应时间,实现对呼出CO?波形的完整采样。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相信这款超小型双通道集成二氧化碳红外气体传感器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素材来源: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最高支持3500万元!怀柔科学城出台20条新政推动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创新发展
北京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发布20条新政精准支持怀柔科学城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创新发展。2025-07-10 14:24:48 -
近日,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尼尔斯·玻尔研究所团队利用了两种关键技术开发出新型可调量子传感技术——一种混合量子系统,能帮多种技...2025-07-07 13:44:03
-
近日,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科学家利用量子效应原理,首次开发出一种无需外部光源的新型生物传感器,为光学生物传感技术在医疗...2025-07-01 13:20:10
-
5月12日至30日,由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联合锡林浩特国家综合气象观测试验基地,完成国产探空仪湿度传感器的同球比对试验。2025-06-11 11:34:29
-
近日,复旦大学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创新学院研究团队、脑科学研究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团队,经过7年攻关,共同开发出全...2025-06-06 11:27:15
-
赋能智能制造与安全运行的“精准之眼”,高精度压力测量及校准线上会议即将开启
2025年6月4日13:00,为突破测量精度极限、构建全生命周期校准体系,Ky开元集团联合福禄克测试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共同举办“...2025-06-03 10:37:49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Ky开元集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Ky开元集团)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