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开元集团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利用湿度捕碳?新研究探索材料的捕碳能力
2025年04月07日 11:54:15
来源:Ky开元集团 作者:小王 点击量:6029

最近美国西北大学科学家开展一项新的研究,将目标放到了捕碳材料本身,并发现了多种成本低且储量丰富,可以依靠湿度变化直接从空气中捕碳的材料,有望发展处更具潜力的二氧化碳捕获方法。
碳排放是社会发展,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情况,人类的活动几乎每时每刻都伴随着碳排。与此同时,碳排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的诱因。因此,理想情况,将碳足迹控制在环境自我调节的范围内是解决温室效应,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这便是目前全球范围内,众多国家都在努力触及的“双碳”目标。
而在这个过程中,“捕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捕碳,即碳捕捉与封存,概括来说,指的是利用技术手段将工业生产、能源利用等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CO?)分离出来,并运输到特定地点进行长期封存,以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技术体系。
目前常用的捕碳方法包括气体分离膜法、气体吸附法、富氧燃烧捕捉技术、直接空气捕集(DAC)技术等,但是这些技术普遍存在三个问题,即成本、能耗、大规模适用性。简单来说就是成本高昂,能耗较高,大规模应用稳定性欠佳。而这也是为什么捕碳技术现阶段商业化普及度较低的原因。
而就在最近美国西北大学科学家开展一项新的研究,将目标放到了捕碳材料本身,并发现了多种成本低且储量丰富,可以依靠湿度变化直接从空气中捕碳的材料,有望发展处更具潜力的二氧化碳捕获方法。
据悉,团队创建了一个结构化的实验框架,比较了包括活性炭、纳米结构石墨、碳纳米管和片状石墨等碳质材料、以及包括铁、铝和锰氧化物在内的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在内,多种纳米材料利用湿度变化捕碳的潜力。实验结果证明了氧化铝和活性炭在捕碳速度上具备优势,氧化铁和纳米结构石墨在捕碳量上具备优势。并且实验证明了约50至150埃的中等孔径范围材料,捕碳效率最高。
基于此,团队证明了通过使用可持续、丰富且廉价的材料,能够有效降低直接空气捕获技术的成本和能耗。并且这种方法与传统的气体吸附法一样,具备了操作简便、适应性强的优势,同时还能够灵活应用在复杂气体成分的工业废气处理中。更重要的是,该技术还有与其他系统协同作用的可行性。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规模的扩大,该成果能够帮助捕碳技术实现成本降低,以及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近日,财政部集中下达2025年环境治理相关资金预算,总预算高达262.8亿元。2025-07-10 15:11:36
-
近日,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就“实验室监测能力提升项目-实验室监测设备”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为476.49万元。2025-07-08 10:28:44
-
7月4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2025年计量器具(硫化氢气体检测仪)型式批准一致性验证监督抽查细则。本细则适用于北京市检测作业...2025-07-07 14:41:13
-
预算211.5万元 广东省韶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采购大气监测仪器
近日,广东省韶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委托广东至衡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组织公开招标,采购便携式噪声监测仪、便携式O3检测仪等大气监测仪器,...2025-06-30 11:22:22 -
近日,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组织开展2025年度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抽查工作,计划检查100家,涵盖生态环境监测、食品检验、成品油检...2025-06-27 13:37:40
-
近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等7部门发布《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4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高位...2025-06-24 14:19:50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Ky开元集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Ky开元集团)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