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开元集团首页>资讯中心>行业百态>正文

生态环境部公开征求5项重点产品碳足迹标准意见 助力双碳目标落地
2025年04月07日 14:18:33 来源:Ky开元集团 作者:宋池 点击量:4752

国家生态环境部就平板玻璃、水泥、光伏组件、轻型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五大类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公开征求意见,聚焦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构建统一核算体系。标准突出气候变化单一维度评价,适用于碳绩效评级、绿色供应链认证等场景,助力“双碳“目标精准实施。

  为加速推进碳排放双控体系构建,完善国家生态环境标准体系,生态环境部近日就《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平板玻璃》等5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公开征求意见,旨在规范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
 
 
  根据《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关于探索建立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有关要求,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建立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环气候〔2024〕30 号),明确提出优先聚焦电力、煤炭、水泥、玻璃、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和电子电器等重点产品制定发布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
 
  为此生态环境部立项编制《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平板玻璃》等国家生态环境标准。此次征求意见覆盖平板玻璃、水泥、光伏组件、轻型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五大领域,相关标准将为企业低碳转型提供关键依据。
 
  平板玻璃和水泥作为建材行业碳排放大户,其标准明确了生产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核算框架,涵盖原料开采、生产制造、运输等环节;光伏组件标准适用于地面晶体硅光伏产品,动力电池标准覆盖主流锂电及新型钠电技术,为清洁能源设备建立碳效评价基准;轻型电动汽车标准设定3500kg质量上限,既规范主流电动车型,又为商用车提供参考依据。
 
  本次公布的标准通过清单分析、影响评价、结果解释三级架构,建立"生产-使用-回收"全链条碳足迹追踪机制。所有标准均集中量化温室气体排放,暂不评估其他环境或社会经济影响,确保核算结果的靶向性。核算结果可服务于企业碳绩效评级、环境信息披露、绿色供应链认证等多场景,为碳交易市场提供数据支撑。
 
  即日起至4月30日,社会各界可通过生态环境部"意见征集"栏目下载标准文本,提交书面反馈及电子文档。这种开放式制定模式不仅提升标准科学性,更培育全民低碳意识。据专家测算,标准实施后可使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偏差降低30%以上,为"双碳"目标提供精准量化工具。
 
  素材来源:生态环境部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预算476万 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采购仪器设备

    近日,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就“实验室监测能力提升项目-实验室监测设备”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为476.49万元。
    2025-07-08 10:28:44
  • “硫化氢气体检测仪”验证监督抽查细则公布

    7月4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2025年计量器具(硫化氢气体检测仪)型式批准一致性验证监督抽查细则。本细则适用于北京市检测作业...
    2025-07-07 14:41:13
  • 预算211.5万元 广东省韶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采购大气监测仪器

    近日,广东省韶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委托广东至衡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组织公开招标,采购便携式噪声监测仪、便携式O3检测仪等大气监测仪器,...
    2025-06-30 11:22:22
  • 天津开展2025年度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抽查工作

    近日,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组织开展2025年度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抽查工作,计划检查100家,涵盖生态环境监测、食品检验、成品油检...
    2025-06-27 13:37:40
  • 浙江省发布2024年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近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等7部门发布《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4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高位...
    2025-06-24 14:19:50
  • IG China 2025启幕 测司仪表赋能气体产业绿色转型

    测司仪表(上海)有限公司携可视化泄露检测仪ULD500、残油量检测OC500等精良产品亮相,以“德国制造”的技术底蕴与创新成果,成...
    2025-06-20 11:03:04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Ky开元集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Ky开元集团)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